我原本是要用 Yahoo 的引用功能,卻不知為何不行了,只好整個貼過來,
也順便把原來文章格式重新分行段落一下,讓大家比較容易看清楚一點。
---
這雖然已經是兩年多前的文章了,不過也是目前許多電子業的許多情形,
但我想老前輩也不用太激動...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因產業生態改變而造就了許多
電子工程師們的心態問題。
我想真的有許多電子業的工程師們,或許真的不是那麼想搞清楚這些原理或技術的東西。
因為畢竟現在園區電子高科技公司的待遇還是比外面一般行業好,所以,能找這樣子一份
工作保本,或許就是他們現階段的最大的滿足了。至於,要從工作中學到什麼?!
或學到這些之後,以後要做什麼?或許真的沒有去想這麼多了。
前兩天跟一位前大公司離開N+5 年的朋友在園區三期金山一帶吃晚餐時,
他也不禁感慨的說:"大公司人家是找一流的人才,做很專注的工作;但小公司呢?!
沒辦法,也只能找二流的人才卻是什麼事情都要做?---平均來說:肯定做得不比大公司
好到哪裡。但不管如何?!當他們做到四十幾歲時呢?多多少少都會碰到瓶頸?!
然後呢?!我們這一代的~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有這一種感覺了,那下一代的工程師呢?"
(我心裡還在嘀咕說:靠~您還算好的,算有撈到的~您當然悠哉這麼說!)
我就跟他說:沒辦法~台灣電子產業讓太多年輕人投入這一行了,那您看這餐廳裡這些
年輕人呢 ? 有多少是在電子業的?!
他環顧四周一下,脫口而出:"靠~這些根本100% 都是啊!" .....
唉~因為大家都在胸前掛著一張狗牌識別證啊~唯恐人家不知似的。
------------------------
回頭我們再來看老前輩所說的事,老前輩之前是服務與某Local 品牌電子廠退休的。
但這家公司現在也不怎麼樣了。為什麼?!因為現在有許多電子產品都被規格限制,也被
許多上游所謂解決方案所限制...您看以前他們那時候,還可以用類比回路,用OP Amp ,
用邏輯電路等等,去發揮電子苦幹實幹的精神,把許多系統整合上的東西慢慢的用藝術
調到完美...當然要求的就是每個工程師的深厚的功力。
但現在呢?!就算最複雜的移動多媒體功能,也是數位化,用的是別人定好的規格,
大公司呢?當然就是用一流的人才,抱著原文規格書猛K,然後很專注把這個東西整合
成一個標準方案。 ---- 對這位一流的人才,也不用懂太多原理,只要照規格作就好...
運氣好就可以撈一筆,早早可以四十歲退休,若沒有?!不好意思...他也是跟老前輩說的:
他也真的從產品中也沒學到什麼?!或學到了,能怎樣?!自己跳出來Cost Down
再做一次?!...行嗎?!...出來就是小公司,答案又回到也只能找二流的人才卻是
什麼事情都要做,也行嗎?!
所以呢?!大家只好繼續在這樣子的環境裡和稀泥,LDS...只是真的現在沒像以前
那麼容易的撈得到錢了,要做的~也真的要有興趣,也真的要磨出一把好刀...有辦法
自己一兩個人,也真的能做到一流人才能做到的事...這樣子,或許還可以貼補家用,
安身立命的在人生道路上一路往下走。--- 最後就用我那位朋友講的一句話:
"Chamber!您放心好了,在您我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光碟機從人類日常生活中消失的!"
那您就知道人家是從哪裡撈到他人生的那一桶金,您還有機會嗎?
---
這一群號稱電子設計工程師的敗類
分類:電子老師傅經驗談
老翁又要罵人了,不是年紀大脾氣變壞,沒辦法就是這些晚輩
不罵不成器,因為現在我輔導的工廠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我相信你們正在打混的設計公司,或是某某大公司的生產工廠,
甚至你自己也不幸是屬於這個圈內,那就乖乖承受吧。
好像很狠,是不是?看了再說,如果你認同,懺悔一下吧,
設計無邊回頭是岸。阿彌陀佛。
老闆要求你開發某些產品,容易得很,找個專門搞方案的設計公司,
滿街都是也就是所謂的Design House,給點小錢它會幫你把電路板也就是
所謂板卡整個弄好,然後你把它裝在塑膠外殼內,檢查一下基本功能動作,
嗯,馬馬虎虎可以動作了,就這樣把樣品機丟給國外客戶。
幾天後,再把客戶檢驗後的一堆問題如數轉給設計公司主辦人員,
再等候驗收他們的改善成果。就這麼來來回回一陣子,
僥倖讓客戶承認且下訂後就可以安排生產,後續的工作就是把生產中
無法修理的不良品退還給設計公司人員修理。多麼輕鬆快樂的
設計工程師啊。問題是他學到了什麼?Nothing。
很好笑的是,我問過這種主辦級的設計工程師,
有沒有把電路圖的電路功能搞懂?沒有。
有沒有上網查一下電路上所有電氣主動元件的規格?沒有。
有沒有繪製電路的功能方塊圖及供電路徑圖?沒有。
有沒有測量各主動元件的電壓及波形,沒有。
有沒有制定電測規格及進行儀錶測試?沒有。
那請問一下,關於這個產品究竟你學到了什麼?
搞不好,生產單位的修理員與品管單位的檢驗人員對於產品的瞭解,
比你更為透徹。悲哀啊,尤其到了最後一項,好像至今我看不到有
幾位設計工程師能夠自己制定完整的電氣測試規格,甚至多數工程師
不僅看不懂測試規格的專案意義,連如何去使用公司現有昂貴的
信號儀錶,去執行全機種電氣規格測試都有問題。
不服氣的話,就把我前面所提到的部分,請確實反省一下,
如果你身為高級電路設計工程師,究竟會不會慚愧。
關於前面的方塊圖,元件規格,電壓,波形部分,在我老翁別的文章
內已經罵過一次了,也得到了部分認同。我現在要強調的是關於
電氣規格及儀錶電測部分。在後續的文章我會告訴大家,
如何制定規格專案及如何利用儀器去進行相關的產品測試。
現在要先說明測試的意義,及如何去運用這些得來的資料。
針對產品而言,客戶及消費者的要求只是可接受的動作功能。
但是到達功能可接受性的最低界限,就是我們要制定的最低產品規格,
而往往這種下限標準已經無法以主觀的感官功能接受性去作好壞界定,
必須依靠以儀錶的測試資料作為共通的評定方法。
另外,由於電路元件的規格偏差,也會影響到操作功能的水準下降,
只能依靠測試資料去掌控規格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規格範圍內的變化都是被容許的,但是超越規格範圍就
必須依照其嚴重程度判定。因此,電氣測試規格就代表了產品的水準,
及其品質管制標準。
今晚酒喝多了,亂罵一通,睡覺去也,等候下次的文章吧。醉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