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董事長提到有關理工科第一志願的教育問題,


但是我每天都可以聽到基層教育的賈老師的心聲,台灣的教育改革真的有問題。


我自己本身跑一些製造基層市場,真的...台灣越來越缺乏昔日技職教育人才的那一塊。


什麼事情讓我們最憂心?!不是那一種無知,最可怕的是似懂非懂的自以為是。


賈老師的青少年教育所看到的:一群自以為是的衝動少年,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無法讓老師放手的去修正這個觀念,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嚴重的扭曲青少年的


學習態度。那就更遑論上了高等教育的創造力了...簡單舉例來說:社會新聞中的


磁能車詐財案,這明明是一個很基礎的能量不滅定律的觀點,但有些人卻會以


似懂非懂的觀點來扭曲宇宙既存的鐵律。--- 老師明明跟您說:人還是要用功唸書


才是重要課題。我不也舉例說了嗎?!您要上班寫程式,您以為只要會C 語言


就好了嗎?!...數學演算法或基本的物理定理觀念都不懂,您怎麼有核心價值可以


超越別人?!您也別以為您年輕可以賣肝就可以了。那個肝是論斤賣的啦。


---


至於我碰到的是:真的台灣的製造業或基礎工業真的越來越缺乏實務的技術人員,


您說:引擎研發,沒有幾個人願意動手拆引擎,連機車行也不容易找到學徒。


連我汽車保養廠都只剩下老師傅在撐了。


PCB SMD 加工廠也沒多少人願意擔任機台操作人員等...但我們的工業真的都


不需要這些人了嗎?(PS : 我認識一家在竹北的PCB SMD 廠,年中那一位SMD


技術員離職後,根本再也找不到銜接技術員,外加大環境改變,上個月就結束了


二十幾年的工廠...不禁令人欷噓!)


...


我每次聽到賈老師在發中等教育改革政策牢騷時,我就不免更擔心當這一批學生進入


社會職場後的結果...修車子修不好就算了,萬一是您老了,連找個信得過的醫生


是不是也要擔心一下?!也只能祈求這些教育官員真的要為我們的未來好好的想一想。


----







冷眼集/台灣「超恨」什麼?搞一輩子代工!


















創新的威力有多大?一支要價數萬元的iPhone手機,堅持創新的蘋果公司擁有三成毛利,代工的台商卻只獲得百元微薄利潤。難怪電子代工大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感嘆,台灣教育阻礙成功,沒教學生創新。

林百里常把「創新」掛在口邊,他認為,企業要有獨一無二的創新,像蘋果推出的好產品,才能擁有成功的機會。他曾說:「我也許不是最好的創新者,但我整合很多創新者幫我創新。」

近三十年來,台灣電子業被視為經濟的支柱,國家對科技業提供賦稅、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但電子業的經營卻愈見險境。

不但雙D(DRAM、LCD)產業深陷虧損,電子代工廠的毛利從過去的「保六」(毛利百分之六)、「保五」,到現在連「保四」都有困難,相較蘋果產品的毛利動輒三、四成,凸顯台灣電子業確實面臨創新危機。

身為台灣電子龍頭大廠之一,林百里批評台灣教育太死板,沒教學生怎麼創新,並稱他自己「書不讀好,所以才會成功」;但包含廣達在內的諸多電子業台商,表現仍遠落後注重創新研發的蘋果,顯示在企業創新一節上,林百里也不能自詡為成功。

但林百里的警語,仍點出台灣的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的缺陷。台商自豪的改善製程、降低成本、靈活經營的策略,這幾年在中國大陸等新興製造基地興起後,已面臨強大的考驗。

台灣產業升級無法在一朝一夕間完成,教育的變革更是需要長時間努力。林百里曾形容他的人生觀是:「先有夢想,然後為自己的能力定位,一步步往前走,追求最後成功實現。」

林百里感慨台灣創新不足,點出台灣當前產學關鍵問題,若由廣達帶頭創新,再進一步影響他的母校台大與台灣教育環境,這一聲「恨台大」的暮鼓晨鐘,更可成為台灣發展創新的正向力量。



【2011/10/26 聯合報】


----



EDUCATION-博士年產3700人 就業市場難容


2011-10-26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於是有些博士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


     為解決博士就業問題,日前國科會宣布「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補助每人每月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俗稱57K方案。構想一出即遭各方抨擊,有的調侃國科會成為「博士就業避難所」,有的批評國科會成為輔導博士就業機構,不一而足。


     57K遭批博士就業避難所


     台灣博士已明顯供過於求。以在學人數來看,2001年僅1.6萬人,2001到2005年以每年平均15%的漲幅平穩增加,到2006年雖已開始控制在學人數,但每年博士生已突破3萬人,到2010年更增長到3萬4178人。


     再以畢業人數來看,據國科會統計,1995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僅1053人,2001年1500人,2010年已增長到3705人,成長幅度驚人。


     每年「量產」3700名博士,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市場無法容納、求職不易,2008年畢業的博士僅68%找到全職工作。一個重要因素是,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少子化,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這類孤注一擲者很容易失業。於是有些人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104人力銀行表示,從金融海嘯以後,台灣博士的工作機會有下降趨勢,反倒大專以上學歷的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博士為了增加自己工作機會,在面試時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高學歷,跟大專畢業生一同競爭。


     「博士教育原本應該是精英教育,現在卻變成普及教育,甚至推廣教育!」一位大學助理教授無奈表示,10年來,全台博士生劇增近3倍,還有頂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光環的精英,返台謀職時成為「流浪博士」。


     高學歷、高失業,一名大學助理教授表示,即使公立彰化師大、嘉義大學等熱門科系招聘教授,一個職缺都有上百名博士生搶著應徵,其中不乏留學美、英、德國知名大學。嘉義大學企管系招聘教授,更來了一名曾經當過大學院長的博士,讓系方嚇了一大跳。


     博士失業偷書消除壓力


     有些博士因失業而做出極端行為。今年8月,高雄市光華路政大書城逮到一名連偷數個月書籍的「雅賊」,且專偷科學類及勵志類,令警方吃驚的是,該竊嫌竟是新竹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竊嫌說,他雖是名牌大學博士,但求職不順,本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被交大學長的同事欺負,被迫離職,此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背負名校博士高才生招牌卻失業,壓力真的很大!」該博士落網後稱:「我買得起這些書,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想偷。」


     「沒想到高學歷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就業空間,」有博士在部落格上喟歎。為了化被動為主動,今年年初有近20人組成「博士團」到廈門參加「台灣專業人才對接會」。雖然因為「台灣博士」身分受到額外關切,但是也有博士坦言,大陸的博士也很多,因此大陸就業機會雖然相對較多,競爭壓力也不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賈老師的真老公 的頭像
    賈老師的真老公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賈老師的真老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