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強調一點:真的不要以政治意識來看這個問題!!
我本身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尤其在國內半導體產業帶動下,好像許多企業經營模式
好像都非得要強調『大者恆大』如此這般的企業經營模式。
我們又好像明明知道台灣企業要成功一定得轉型創新與改變。
但大企業面臨轉型與創新都遠比中小企業難。那在這兩者之間又該如何取得平衡?!
您國內這一兩年所謂大型企業也好像沒有達到真正『大者恆大』的優勢啊?!
像兩兆雙星所帶來的是更大虧損與社會人力資源的消耗,一消一長,當然勢必會排擠到
其他產業的人力需求與發展...更何況我們的出生率又越往下走,所能提供的人力資源
也越來越少了。....結果又搞個免試升學、廣設高等教育學校,提供更多不願就業者
的避風港。整個就業結婚年齡一直往上推升,自然就會降低新生兒出生率....
看到的只是惡性循環的政策...不見有效正面的管理與改善方案。
講政治意識只是令人更心灰意冷而已。........
------------------------------------------------------------------
2011-9-12 |
青年貧窮惡化 收入不如13年前 所得居各年齡層之末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青年貧窮問題持續惡化!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僅四十二.二萬元,雖較前兩年增加,卻不如十三年前水準;三十至三十四歲及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平均年所得分別為五十七.七萬元及六十五.六萬元,均不如十四年前水準。 根據主計處資料,所得收入者包含受雇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去年所得收入者一二六八.三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六十一.五萬元,較前年增加一.九%,但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尤其年輕人所得倒退最嚴重。 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八○.七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二.二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一九九八年水準;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六.六萬元,等於每月只有三萬多元。 另外,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一四二.三萬人,平均年所得五十七.七萬元;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一三六.三萬人,平均年所得六十五.六萬元,都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 青年延遲就業、薪水不高 主計處官員說明,二○○九年非常不景氣,所得收入大幅減少;二○一○年景氣雖回升,經濟成長率破十%,全年平均失業率五.二一%仍是史上次高,所得收入雖增加,但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對於青年所得大倒退,主計處官員表示,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延遲就業,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能才出社會不久,所以薪水不高,可能是所得收入不如以往的原因。 不過,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延遲就業,就是因為工作難找,所以只要經濟可以負擔,就繼續留在學校,國內就業機會減少,才是青年所得嚴重倒退的主因。 林向愷表示,要改善青年貧窮問題,應加強國內投資,才能創造工作機會,而且不能太過集中投資少數產業,否則創造就業機會有限,應該扶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經濟活力所在,能夠創造較多工作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