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來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會『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最後由誰買單?答案很清楚。


以債入股後馬上被減資,跟直接打消呆債本質上有何不同?...減資對於原始股東來說:


就是認賠殺出,一切化為烏有。當然沒有一位原始股東會願意接受這種事實。


更何況還以債作股,讓銀行卡了大股東的位置,這已經說明要找新股東加入是更難而已。


若我們再以半導體的技術與市場來看:要以一個12 吋晶圓廠要力拼轉型,談何容易?


您的製程與產能都是問題...更何況以晶圓代工龍頭TSMC 表示景氣不樂觀,您的12吋廠


可以來接什麼產品?可以把您的產能填滿?那就更不用說:您的代工製程根本跟不上


市場潮流。就算免費丟給接手人,光每一個月的維持廠房基本營運費用都不是隨便


阿貓阿狗可以養得起的。---- 當然是燙手山芋啊!當然也找不到適當的接手者,


最後還是要銀行買單啊。以銀行為大股東來主導半導體公司營運?當然就是以利益


為考量。下場如何可想而知,那就更不用說背後有何政府政策考量?


我不喜歡談政治議題,以很簡單的產業觀點來看,剩下的就是裡面上班員工的心態,


一來可能年紀已經大到也沒辦法換公司了,而這家公司還能撐多久也不知道?


就只能撐一天算一天,照樣領我薪水過日子,反正銀行入股就當作公營事業的公務人員。


還要力求轉型?還是嘴巴說說吧!沒有額外的資金來作研發資本支出,哪來的先進製程


競爭力...最後還不是靠設備與勞力的剩餘價值,殺價競爭,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我們再比對一下:這一期的商業週刊的中芯故事:




 

(越是越聰明的人才聚集的地方,越是鬥爭越激烈的地方,偏偏高科技就得要

 

越聰明的人才能玩,所以最後不但搞技術累與辛苦?連玩鬥爭也累人啊!)

 

您也就不難瞭解到這一個事件最後下場...所以,當公司或產業風光時,

 

大家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但一旦失去光環,就沒有會留意您們的下場的啦。

 

----------------------------------






茂德以債作股 銀行達共識


















茂德債權銀行昨(25)日召開銀行團會議,會中達成共識,原則同意在200億元到280億元的額度內「以債作股」;各債權銀行將把這項共識,帶回提報各銀行董事會討論。

這項共識意味債權銀行未來將成為茂德最大單一股東,持股將超過五成,形同國內第一家「銀行監管」的DRAM廠。

此外,昨天會中也達成共識,原則同意將茂德的貸款利率,直接降至0.1%。

茂德董事會在本月初通過減資、增資案,並將協調銀行團將債權以債作股,化解茂德財務危機,茂德財顧公司KPMG日前向銀行團簡報,提出以債作股方案後,債權銀行昨天召開銀行團會議,初步達成共識。

債權銀行主管表示,昨天會議主要有兩項重點,第一個是銀行團達成共識,將在200億元到280億元額度內將債權「以債作股」。第二個是,直接將茂德的貸款利率降到0.1%,債權銀行將把此共識帶回,提到各銀行董事會或常董會討論。

銀行主管表示,會採取這種彈性額度作法,主要是考量茂德未來實際減資情況及各銀行可投資金額不一。

銀行主管指出,為解決茂德財務危機,並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茂德提出的自救方案,分為「減資」、「減債」,以及透過公開標售,「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等三大步驟。

首先,茂德將於8月26日舉行臨時股東會,預計通過減資85%;其次是進行減債。

經過會商後,銀行團對茂德的570億元債權,其中接近三至五成 ,也就是200至280億元,將會由債權轉為股權。

據了解,銀行團以債作股將透過私募方式,取得茂德股權,但私募每股訂價尚未出爐,因此很難精算銀行團日後取得的茂德股數。

市場人士粗估,銀行團持股比將逾五成,成為茂德最大股東。

銀行團主管表示,主要債權銀行將會回報總行,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確定最終的以債作股比重,最快在8月初,就能取得共識。

據悉,在完成減資、減債相關步驟後,茂德將聘請財顧,舉行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公開標售作業,出價最高的公司,就能取得茂德的股權,讓茂德東山再起。



【2011/07/26 經濟日報】


-----------------








引進策略投資人 茂德拚轉型
















茂德高層昨(25)日表示,感謝銀行團的決議,茂德會全力拚轉型,並希望能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讓公司走出低潮。

市場人士指出,全球第二大DRAM廠韓國海力士也曾因債務危機,債權銀行同意以債作股,後來海力士搭上DRAM景氣復甦列車,業績大幅好轉,股價揚升,銀行團順利解套,甚至獲利出場,因此只要市場回穩,債權銀行團不見得會「永久性套牢」。

茂德積欠銀行債務約570億元,銀行團同意以債作股額度為200億至280億元,約是總債務的五成。茂德先前已宣布減資216.19億元,消除21.61億股,減資85%,即每仟股消除850股,減資後實收資本額38.15億元。

茂德高層昨天表示,茂德「不賣廠、不聲請重整」的立場不變,獲得銀行團支持後,會積極拚轉型晶圓代工,走少量多樣的精品化路線,目前已有訂單。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曾透露,目標明年下半年晶圓代工營收比重超過三成。

茂德為分散營運風險,已將組織分為三大事業部,由三位副總級主管主導記憶體代工、自有記憶體製造及非標準型記憶體代工等三大事業群,三大事業部各自負責該單位研發與銷售,避免過去研發與業務部門互踢皮球,牽制業績。

茂德強調,積極轉向特殊記憶體及手機用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今年該公司第一季消費性電子產品比重已達24%。

茂德也將透過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藉此引領茂德有新的營運方向,希望在未來的股東結構上,技術投資人可以成為最大股東。



【2011/07/26 經濟日報】


------

新聞分析-解茂德警報有賴跨部會協調


  • 2011-07-26
  • 工商時報
  • 【朱漢崙】


     茂德危機經過銀行團近日緊鑼密鼓的協商,彼此間的看法已逐漸拉近,畢竟高達570億元的債權不是開玩笑的,銀行就算備抵呆帳提再多,這麼龐大的債權一旦變成呆帳,哪怕一時間未直接影響獲利,也會增加日後提存負擔,使銀行無法盡數反映獲利,正因有了這層體認,銀行團才願以「茂德不倒」為前提,作出昨日的4大決議。


     然而,就在銀行團步步退守底線,全力配合解救茂德之際,茂德的警報要解除,還是有賴政府包括經濟部、金管會、財政部3方的跨部會協調,以及股東會能否順利通過先前茂德董事會所通過的減資方案。


     茂德的財務重整計畫,減資成功與否絕對是其後銀行以債作股,及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必備條件,否則沒有人願意對一家虧損未減乾淨的公司挹注新資金。然而,由於市場近來盛傳茂德的最大股東茂矽反對減資,這也成為銀行團最擔心股東會能否順利通過減增資案的變數。


     此外,茂德開出部位高達280億元的以債作股部位,當場向銀行團說明的理由也是策略投資人在入股時,不希望茂德負債太高,但重點在這麼高的金額,倘若金管會不專案放行,債權銀行卡到銀行法「天花板」問題者可能不在少數,銀行團即使想配合,也力不從心。


     2年多前,為了救茂德,銀行團配合政府跨部會協商決議,在茂德舊債權尚未回收的情況下,新增放款支付茂德海外ECB債務;2年後在茂德生死存亡之際,政府能否有效展開跨部會協調,仍是茂德危機可否順利落幕的關鍵。政府如果起了頭,卻不幫忙收尾,等於「頭洗了一半」,比沒洗還要更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賈老師的真老公 的頭像
    賈老師的真老公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賈老師的真老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