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講得也沒有不對的地方...這也的確是台灣電子業長期以來的問題。
但是對於台灣這些台面上這些靠硬體賺錢的大老闆們來說:
要他們改變腦袋裡的想法,也的確是不太可能的事。就算您是軟體或是整合行銷
的高手中的高高手來說,畢竟您也不是老闆,所以,要從這些企業內部來做
這些事情,看來也應該沒有解的! ...所以,您不要跟我說:您多會寫Andriod軟體,
您就多厲害。當您碰到這一種根本無法換腦袋的老闆來說:也沒啥路用!
-----------------------------------
新聞分析-台灣不缺軟體好手 缺賈伯斯
2011-05-11
在台灣電子產業環境,主流思考就是硬體「俗又大碗」,這套在不需要傷腦筋應用程式的PC產業還行得通,但當Android陣營推出平板電腦開發的作業系統Honeycomb,面臨應用程式不足、消費者購買意願不強時,只有硬體規劃能力的台灣PC業者,除了試圖殺低價錢求生路之外,就沒有其他招可以用。
面對空有一台高效能的平板電腦硬體、卻找不到也寫不出合適的應用軟體,充分反映台灣電子產業不僅「無頭」(關鍵零組件全靠進口)、也「無腦」(軟體)的現實面,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台灣雖然軟體工程師不夠多、但不乏好手,但是卻沒有看得見未來的領航者。
台灣有的,大多是只會跟著大廠腳步做產品開發的PC業者,這些公司為了證明自己有創新能力,便把工程師開發出來的各種功能,不論對消費者來說實用與否,一股腦地全裝在新品中。
以蘋果來說,蘋果的研發人員素質不會比台灣業者差,研發人員開發出來的新功能也不會比台灣公司少,更不用說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三天兩頭就有蘋果又獲得投影機、觸控螢幕、手勢操作等各種新專利,但業界卻流傳著一個故事,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每天在公司做的決策,不是要在iPhone、iPad、iPod上多加哪些新功能,而是從軟體、軟硬整合、市場需求角度,決定不要放哪些新功能。
吃著Wintel奶水長大的台灣PC業者,對於何謂軟體已經所知有限,現在不僅要重新了解什麼是軟體,隨著Wintel在未來的行動通訊與行動運算產業式微,多數還得重新學習如何定義消費者想要的應用,而不是跟著大廠腳步推出類似但價錢較低的新產品。
所以台灣不僅缺軟體人才數量,更缺的其實是一個賈伯斯。
---
![]() | ||||||||
蘭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他努力推動宏碁成為更專注於行動市場、更全球化的公司。他說,宏碁要把眼光超越台灣。如今英特爾與微軟的影響力逐漸減弱,電腦製造商要自己多做點事。 蘭奇說:「那個時候我已經看出來,如果想在新世界稱王,要做一些投資,主要是軟體、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觸控。」蘭奇認為,宏碁要擴編工程師人力,從目前的3、400人增加到1,000人,且更專注軟硬體整合,但目前台灣找不到需要的人才。 他說:「問題是在台灣辦不到。我們要走出台灣,不管是中國或印度,甚至美國或歐洲,只要能找到軟體資源和軟體專業知識,哪裡都要去。」但宏碁高層擔心,他的計畫會讓公司「去台灣化」。他強調:「那不是去台灣化,而是全球化。如果我們想在三到五年內躋身全球前三大PC製造商,就要妥善運用資源。」 蘭奇承認,宏碁太晚才切入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但那是因為公司沒有所需的能力。 宏碁在他帶領下,八年來從一家100億美元的公司擴大成200億美元,一直都有獲利。如果照著他的規畫去做,宏碁會變成300億美元的公司,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營收來自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幾年後大家就會知道究竟誰錯了。」 蘭奇說,雖然今日平板電腦市場主力是一般消費者,但在微軟力推支援ARM晶片的Windows作業系統下,平板電腦將跨入企業領域。 他也說,宏碁要做更多準備,以迎接新時代來臨。除提升軟體能力外,還要改變與晶片製造商的關係。他說,PC世界就是買賣零組件,價格和取得與否主要靠的是數量;行動世界則是靠緊密的夥伴關係及策略聯盟。 【2011/05/11 經濟日報】 --- 新聞分析/土洋較勁 路線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