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篇文章是我上週就有看到的,我相信以大陸的內需市場來說,


他們應該是有能力可以自行開發一些屬於他們的系統。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故是就是如此,這個就是商場上所說的『時機』!


這又是一個很成熟又不得不賴以需求的東西...再回頭看我在個人網站上那個


單晶片與引擎控制(三) -- 歷史篇


中所闡述的產品開發的歲月流程,這些西方國家在車用系統產品開發中,


已經完全掌握了先機與適時的機會財。還真的:做一代,吃好幾代啊。


所以,再回頭看我們國內的電子產品,我真的還不知道有什麼東西,還真的可以做一代,吃好幾代?!


以前的曾經股王的威盛電子的電子產品中,不知道哪一個芯片,到目前還有持續出貨販賣的?!


最近日本的"技術在線"...還有點帶衰的看待大M :


"能夠如實反映這一點的是,高通下調了低價位3G基頻處理LSI“QSC6240”的價格(圖3)。在聯發科以同等價位推出3G基頻處理LSI“MT6268”之後,高通大幅下調了QSC6240的價格。2009年第四季度的單價為15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則降至8美元。

  聯發科也不得不將MT6268的價格下調至與高通的QSC6240接近的水準。這也影響了其他產品的價格。到2010年第二季度,支援EDGE的“MT6235”及“MT6238”的價格均比2010年初低了1成以上(表1)。 "


...


"聯發科打算憑藉2G晶片組獲得推動3G晶片組這一新的增長業務的資金。但目前聯發科的2G晶片組業務正被其他企業侵蝕。台灣晨星與大陸的展訊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均已上市了競爭力較高的2G晶片組。 "


...


"照此情況下去,聯發科將陷於高通與兩家後發企業夾擊的局面,存在著經營資源分散的危險。儘管聯發科應該儘快更新與兩家後發企業競爭的2G晶片組,但目前仍無採取此類舉措的跡象。如果不立即採取對策,估計會對聯發科的未來業務造成影響。 "...


您說:就算是國內號稱技術指標最高的科技公司,都還未必能做一代,吃幾代呢?!


所以啦...真的,如果我們偉大的領導者,如果真的在為我們未來子孫留一點機會的話。


就得好好的規劃國家產業未來前景。就算大陸內需市場很大,


又如何?!就像這一篇引用大陸自己新華社的產業分析資料一樣。


您吃不到~還是吃不到的啦。...連電子零組件也好像沒有機會的樣子?


----------


PS : 這些公司的翻譯,我還真的看不太出來呢:


博世:應該是BOSCH 。


電裝:應該是日本電裝吧(Nippondeso)!


德爾福:應該美國GM 體系的 Delphi 吧。...


其他的就有點給他看不出來了,但好像也不重要了吧,因為這三家幾乎就瓜分完了!


-----


http://www.udn.com/2010/8/19/NEWS/MAINLAND/MAI3/5794851.shtml


汽車電子 心臟捏在外人手裡


















在市場和政策助推下,大陸各類汽車電子產品普及率將持續提高,預計到2012年,大陸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3,000億元。由於汽車電子產品主要由外資主導,大陸的汽車電子核心技術缺失嚴重。

目前電子產品在整車成本中所占比例為23%至30%,在高檔豪華轎車中占比更達50%至60%。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實現與汽車電子產業的技術發展密不可分。

預計2010年,大陸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近2,000億元,連續五年增長率超過30%。其中,車載信息系統已成為大陸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增長引擎,也是今後較長時期的熱點。

政策對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也給予重要支援。從2007年開始,大陸頒布一系列產業政策推動電子資訊產品發展。

2007年6月,制定汽車電子產品標準,重點推進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領域的標準。

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重點支援研發車身穩定、懸架控制、驅動防滑控制、電子液壓制動、車身匯流排、數位化儀錶等電子控制系統,以及六檔以上的手動和自動變速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和無級自動變速器、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等產品。

2010年7月,汽車電子標準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大陸汽車電子標準化工作全面啟動,必將促進行業較快發展和整合。

汽車電子產業利潤豐厚,部分產品毛利潤高達50%。受此吸引,許多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將焦點集中於此,一些PC、家電、半導體企業也湧入這領域,如ADI、飛思卡爾、蘋果電腦等。

統計顯示,2009年在大陸汽車電子市場銷售額居前的10大品牌中,德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最高,為14.9%,緊隨其後的是博世、電裝、德爾福、偉世通、法雷奧、天合、現代摩比斯、深圳航盛和江森自控。其中,僅深圳航盛一家為本土企業,占有率僅為1.4%,產品局限在車載娛樂系統。

在近2,000億元的大陸汽車電子市場規模中,自主品牌市占率僅為10%。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表示,目前發動機管理系統、車身電子穩定系統、中央控制器、電動後視鏡等電子關鍵件,主要由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生產。90%正時齒輪系統、防抱死煞車系統,80%電動玻璃升降系統,都由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生產,大陸汽車電子零部件空心化的問題相當嚴重。

業內專家表示,今後10年大陸汽車電子產品市場主要需求汽車用發動機管理系統、底盤電子控制系統、數位顯示、通信導航系統、防撞防盜系統和娛樂裝置,及以多媒體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基礎同時綜合應用GPS衛星定位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資料庫技術、嵌入式仿真等多項技術的汽車多媒體。

(新華社港台部供本報專用稿)





【2010/08/19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賈老師的真老公 的頭像
    賈老師的真老公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賈老師的真老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