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者回應一併轉載。


我的小孩都不會是 12 年國教制度的學生。


但以公司企業的觀點,我也還是要呼籲一下:我們正承受過去十年教改的痛苦。


至於未來那就更不用說:真是難以想像啊....


我們賈老師是第一線的基層教師,教改亂象的體會更能深刻體會啊。


----------------




















泰利颱風幸未給台灣造成過大的傷害,但是另外還有三個「人為颱風」籠罩著台灣,那就是美牛進口、證所稅調整以及電價調漲的問題。不過這些對台灣的影響都只是暫時性的,真正長期影響台灣的「巨颱」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現在紛紛擾擾的十二年國教議題。

自從十多年前李遠哲教授倡導教改以來,一路走到今日,在大多數國人眼裏,我們的教育品質每況愈下,亂象紛呈。雖然廣開大學窄門,但學生素質及競爭力並未相對得到提升。即使大學畢業也不見能找得到理想的工作。對比亞洲鄰近國家大學生的自信,台灣大學生明顯感覺到弱勢。最近聯合報「關鍵兩年‧台灣快轉」專題針對台港新韓的學生做了一些專訪及比對,台灣大學生的焦慮感明顯高於其他三國,焦慮源自於自知實力及競爭力的不足,這是一個警訊,代表我們的教育政策無法培養出可以與國際接軌或競爭的人才。

十年教改殷鑑未遠,十二年國教又倉促上路,論其架構,正如李家同教授所說,主要圍繞著升學方法在打轉。一再強調免試升學的好處,但其複雜的評定及比序方式卻引起家長及學子更多的不安。十年教改已造成台灣學子平均學業程度的滑落,十二年國教上路情況可能更嚴重,對大多數可免試進入高中的孩子,少了需要用功的動力,整體學業程度將更行低落。

而要打破明星高中的想法,更在無形中散發一種反菁英印象。均質教育固然重要,但應是提升整體素質,而不是將菁英拉下來,做齊頭式平等。各國都在積極將菁英教育向下扎根,台灣不應反其道而行。

教育政策影響深遠,錯誤的政策將使得台灣人才面臨無以為繼的窘境,喪失競爭優勢。對於十二年國教,各界反彈聲浪四起,代表大多數民眾疑慮,教育部實應更謹慎的思考,不要落入為改而改的迷思。







【2012/06/26 聯合報】







要把台灣僅存的一點點菁英拉下來, 換成齊頭式平等. 不就是人本的目標. 恍然大悟. 人本是高麗棒子養的嗎?




比較無門檻的大學入學 倒退的薪資 創新高的國債 12 年國教似乎不必要在此時硬推
我惟一能想到的理由 就是總統府裡的馬斗 想給自己留個美名改革者的好名聲 想想這個阿斗執政四年 選戰拿出的政績 竟是米酒降價 和免簽國增加 民進黨也太不爭氣 連這種腳色也贏不了 我覺得沒能力改革沒本事改革 坐領乾薪就算了 不要再去做些蠢事留爛攤子給後任
台灣現在明擺著 競爭力創造力皆下滑 不加強精英教育提升競爭力就算了 現在竟強要 牛冀同一皁 雞棲鳳凰食 台灣有這樣的領導人 可以肯定的就是準備再空轉虛耗四年了




反對教改、恢復聯考




天佑台灣!!!




菁英教育不是應該屬於特殊教育的部份嗎?應該與一般的普通教育是不一樣的!所以菁英教育只要能確實落實!應該這部份不是問題吧!




1樓 : 我等不及要看12年國教的結果
********************************
那時的慘狀是令人不忍想像的




台灣已經在進行共產主義的觀念嗎? "將菁英拉下來,做齊頭式平等", 經濟上拼命採取"劫富”的行為, 再加上 “鎖國” 的政策. 天啊!




可不可以針對教育政策與實施結果,設計出一個電玩,讓教育部長以及各位官員在虛擬環境中先自己玩看看,確定好的再端出來。不要這樣拿大家開玩笑。




台灣社會盲目追求齊頭式平等的過程中,民粹主義也快速竄起,而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部分聲音大但其實為數不多的民粹聲浪,便倉促地丟出一些決策過程粗糙的政策。這些政策讓民粹主義者以為吵就有糖吃,政治人物也高舉 "正義"、"平等"之大旗而自以為親民,如此便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其後果,一方面是施政亳無整體邏輯可言,另一方面即在社會上製造出一種社會主義式(甚至共產主義式)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反菁英、仇富心態。 十二年國教決策之草率,比照過去十多年的教育政策,就見怪不怪了。過去李國鼎先生因應產業結構而規劃的高職、專科、普通高中、大學的黃金比例,早已被破壞迨盡。更甚者,改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者,竟也在師資和教學內容上向綜合大學靠攏,失去技職院校設立之本意及特長。 反觀綜合大學,特別是某些中後段的私校,在教育部錯誤的評鑑標準之下,無法因才施教,一眛追求各式量化的研究指標,卻不給予教學認真的老師應有之評價及尊重。學生對未來傍偟憂慮,認真者,花錢考一堆市場接受度不高的證照,以為可具有競爭優勢;不認真者就在這個制度中被犠牲掉了。




我等不及要看12年國教的結果.


----

業界:有些科大生 幾伏特都搞不清


  • 2012-06-26 01:21
  • 中國時報
  • 【林上祚、鐘惠玲/台北報導】


     前副總統蕭萬長指出,台灣面臨人才不足、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企業界昨日對台灣技職教育缺乏產學合作、學生英語能力不佳,與勞委會外勞政策太過僵化多所抱怨,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說,台灣改制科技大學,一味地衝刺SSCI期刊論文發表,忽略產學合作等實作經驗,電機系畢業、高考及格卻連發電機都不會修,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主張,台灣科大應該成為世界級學術黑手搖籃。


     卓永財說,台灣技職體系轉型大學後,全國一六八家大學都在拚SSCI期刊論文數,除了台大外,都沒有實習工廠,有些工科畢業生連二百二十伏特與一百一十伏特都搞不清楚,台商要發展大陸以外海外市場,但台灣大學畢業生通過托益或全民英檢初級的不到一成,台商到印度設廠找不到英語人才。許勝雄認為,人力資源問題在少子化的時代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我們需要這麼多大學畢業生嗎?」。


     卓永財說,台灣很多勞工政策,都是國營事工會業與大學教授擬定出來,「這些人根本不受裁員與不景氣影響」,無法貼近企業界實際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賈老師的真老公 的頭像
    賈老師的真老公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賈老師的真老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