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這幾年來真的有點感觸到說那一句"十年磨一劍"的道理。
而在這個十年磨一劍的道理背後,是有許多值得我們企業深思的地方,
當然要企業十年磨一劍,就得真的要有磨與燒錢的觀念。您說十年磨一劍:
其實往往有時候是在短時間內會看不到營收,甚至獲利的機會。對於許多企業老闆來說,
他們有時真的會忍不住氣的...他們常常講的是:我開門做生意,沒營收搞屁啊!?
所以最後還是得不得不接一些眼前可以馬上有營收,甚至最好有獲利,那怕是毛三到四
也沒關係...但就是因為您不得不接受這一個條件之後,您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再也沒機會十年磨一劍了。所以:如何沈著住氣來十年磨一劍,就變得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人家國外大型知名企業,最早人家沈著住氣,做完第一代之後,維持毛利,
再投入研發,再創造新一波的獲利空間...所以人家可以一直維持高度的競爭力。
所以如果企業不懂得賺十元,用五元甚至六元七元來作研發...那就很難維持競爭優勢。
想想以前我們台灣半導體剛啟蒙時,夾著優異的勞工素質,及產業上下游整合與群聚效果
很快的賺到第一桶金...但很不幸的是:當我們當時有這個優勢時,也有其優異的獲利能力
時,我們把賺到的錢或優勢,我們不是拿來創造新一代的競爭優勢,而是用股票分紅方式
把這些原本應該拿來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的籌碼,分散分給每一位號稱"科技新貴"...
讓原本應該集中資源的研發能量,分散成每一個享受個人炫富的光鮮亮麗外表。
以致於今日許多價值觀的改變,當然也深深影響時下每一家高科技公司運作模式的
向下沈淪,也相對造就了所謂22K 或賣肝血汗工業的罵名...以相對昔日的科技新貴,
這樣子的22K 或賣肝血汗...一來一往也只是剛剛好而已。有什麼好訝異的呢?
---
所以往後如果相對的同業人員或公司企業沒有認清這一點的話,那是不可能擺脫
反轉向下沈淪的產業趨勢...或許我們真的要好好的回歸到最基礎的科學研究基礎,
讓真正的號稱高教育水準的國民素質可以真正的從基礎科學基礎好好的再創造
新一波的競爭優勢吧!
---
錢致榕表示,現今教育根本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偏愛選表面技術性的課,但基礎課程沒學好,無法因應職場需求。
他指出,現今產業雖然變動快速,但根基學識永遠不變,只要基本功扎實,上面的東西即使崩壞、被淘汰了,下面最深層的地方,「還是會長出新苗來」,因此基礎課程最重要。
陳力孑也表示,大學教育最重要是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若課程設計太偏實務,忽視基礎學科,反而是「因噎廢食」;從產業人力需求來看,這無助於培養企業主所需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陳力孑表示,他應邀到各大學演講時,常發現,很多大學喜歡在課程名稱冠上「實務」兩字,「好像沒有這兩字學生就不會修」;相較之下統計學、經濟學等基本學科,如果不是必修,學生似乎不會選,「但這才是最重要的本質學能」。
陳力孑說,以前產業所需技術可能每十年變一次,現在兩年半就變一次,「學用一定有落差」。大學教育不必太強調與市場接軌;不管那種產業,需要的不只是具專業技術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才是大學教育的本質」。
日前博士賣雞排新聞在台灣社會引起熱議,錢致榕也分享四十二年前他剛在美國教書時的故事。
一九七一年,「紐約時報」刊出一則物理博士在紐約開計程車的報導;美國學者紛紛問:是我們教育出了問題?還是物理博士人數太多?物理學會立即邀各產業界人士研商,詢問他們需不需要物理博士。
錢致榕當時問美國通用汽車總經理:「若卅年後通用汽車要找接班人,會找學工程還是學物理的?」這位總經理答:「都不會,會找學莎士比亞的。」總經理表示,領導人需要洞察未來趨勢。而莎翁每齣戲都是描寫人際的權力、慾望、爭奪,他認為,把這些東西都讀通的話,就可洞察人性,看到未來趨勢。
這個說法當年讓錢致榕震懾,但至今仍受用無窮。他表示,大學其實沒有所謂冷門或熱門科系,關鍵是「有沒有學到精髓」。
【2013/06/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