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現在很多產品大概都脫不了 單晶片MCU的應用。


而既然要用MCU...那當然就要寫程式啊,而寫完程式呢!


要量產交貨時,會不會延伸一些技術與市場業務操作的關係呢?!


那鐵定會的....如果沒有關係,那今天電子技術就不會有這麼多種選擇了。


我要講的是:這個MCU 程式在量產時,他應該用什麼型態"儲存"出貨呢?!


以前電子半導體技術不多,所以啦...能選擇也不多。


而且以前搞電子寫程式的人也不多,所以,相對問題也簡單多了。


一般來說,大致上就是三種常見的儲存方式出貨: 下Mask 、OTP 或是Flash 方式。


分別簡單說明如下:


Mask :簡單來說:就是要下Code 給IC原廠,重新改一層光罩,


直接用硬體方式直接把程式碼固定在出廠的晶圓中。


好處:當然是成本較低,只收一次基本費用約 數萬元到數十萬不等,


一般等您出貨量大時,有些IC設計公司匯攤提這個成本回饋給客戶的。


缺點就是上面那一句話:"當量大時"...意思就是您要不斷的下單給原廠...


而且數量最好是以百K/Month 計 以上。...而且程式最好是一次OK...


不要老改版...要不然的話,光是光罩費都來不及攤提啊...您寫程式的,就天天被電在那!


所以啦...像是玩具IC啊...或是向隨身碟控制IC這一類幾乎是這種玩法!


-----


但是呢?! ...不是每樣的產品的市場規模有這麼大...而且啊...這種Mask 的設計...


一不小心啊...您家裡庫房就塞了一大堆,像眼前這種景氣突然反轉的話...


之前辛辛苦苦Cost Down 省下來的錢,還不夠賠給庫存啊!


而且,在一些特殊應用之下...


因為要下Mask Code 的開發平台與真實MASK的環境還是有一點點不同啊...


尤其是一些有講求執行效能的條件...所以,還是有一點技術上的風險。


所以啦...最好的方式就是:還沒確定程式碼之前,可以先試量產一下....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賈老師的真老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