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個新聞提到的電池成本指的是"量產成本",而也沒提到"使用成本"?
電池使用成本是在使用者身上,所以萬一電池使用壽命變差了,電池更換
維修成本就得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目前一般純電動車輛(不同於油電混合車)
的電池使用壽命來看的話,約兩年左右。所以一FORD的成本估算:
一般消費者大概每六年光電池維修更換電池的價格,就可以再買一台新車了...
所以您看國內過去一直推動電動機車時,政府都喊的很大聲,什麼提供消費者
購買補助款,甚至以公家名義、政府機構出面購買提供給村里辦公室使用,
結果幾乎兩年左右就報廢了...根本沒有人願意再掏腰包去更換電池維護的...
(反正政府官員都只求表面績效,一兩年內運氣好的就官運亨通,官運不好的,
還可以拍胸脯保證,頂多我下台為政策負責,結果還不是換跑道另起爐灶。
當初我們推廣電動機車時,常常到場致詞的長官為當時環保署空保處長陳處長,
現在還不是高昇到首善之都幹副手,前一陣子還可以在電視媒體上看到陳長官
出席師大商圈主持商家與居民協調會...好像那時電動機車推廣會場的種種歷歷如
過往雲煙一般了!)
這樣子的情事在我們十幾年前搞電動機車時就是如此,至今仍是如此,
當初還一直說著什麼無刷馬達控制多重要,什麼電池充放電管理多重要...
這些都是搞電子電機的人嘴巴講的,結果呢?!問題根本就出在電池材料本身的問題。
...
對我來說:時間再往前推到25 年前大學念熱力學時,當初教授在解釋Entropy時,
指著一滴汽油說:如此一般如米粒大小的燃料,經由混合、霧化、點火引爆之後,
可以瞬間產生爆炸力量足以推動以人力難以推動的活塞向下,因而產生的動力輸出....
現今人類尚未發現可以取代如此安全可靠的替代能源...
我想可能現在有太多人真的都像一般搞電子電機的人一樣的,從很簡單的從一個技術
單面去解讀一個商機,而嚴重的忽略到很基礎科學跟您講的一個事實。這也是我看到
台灣許多高科技界,甚至工程界常常會發生的一個迷思。
唉~...所以難怪賈老師常常感慨說:現代人不喜歡讀書,就很容易"不識字兼沒衛生啊"!
搞東西一窩蜂的背後是否也有如此的感覺呢?!您說呢?!
-----------------------------------------------------------------